全球新能源材料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循环经济领军企业格林美(GEM)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2%以下低品位红土镍矿湿法冶金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单位镍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超60%,标志着全球镍资源开发正式进入“贫矿时代”。这一技术突破不仅破解了印尼镍矿配额收紧引发的供应链危机,更通过“技术换资源”模式,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了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资源保障路径。
印尼作为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其高品位镍矿(镍含量≥1.5%)因长期过度开采已濒临枯竭。据印尼能源部最新政策,2025年镍矿开采配额或从2024年的2.72亿湿吨削减至1.5亿吨,降幅达45%。在此背景下,格林美历时两年研发的“超贫矿湿法冶金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该技术通过高压浸出(HPAL)工艺与自主设计的1168立方米超大型反应器,成功将镍含量低于1.2%的“废矿”转化为经济可采资源。与传统火法冶炼相比,新工艺单位镍生产成本降低超60%,电耗从2.5万-3.5万千瓦时/吨降至4000-5000千瓦时/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0%,未来有望实现零碳排放。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可同步提取镍、钴、锰三种元素,直接生产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省去中间提纯环节,资源利用率提升至100%。
“过去每开采1吨高品位镍矿,就要丢弃0.8吨低品位矿,现在这些‘废矿’足以再造一个中型镍矿。”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测算,该技术每年可消化超2000万吨低品位镍矿,相当于在印尼新增15万吨镍金属产能,满足全球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