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毕业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的背景下,许多同学选择了考研求学。无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与否,一旦成为一名研究生,也就成为了科研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具体的科研由哪些部分组成,科研是怎么做的,而做科研的意义又是什么。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科研的过程就像建造一座科学大厦,每个流程都马虎不得,这样最终才能占据科学之巅,一览众楼小。本周,中科院罗会仟老师将以关键词解读方式,来剖析科学大厦是如何一步一步落成的

 

科研设想——图纸规划

  

建设大厦的关键第一步是需要一份合适的图纸,而搭建科研大厦的第一步,则是形成一份好的科研路线图,也即一个好的科研设想(idea),或者说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方向。一个idea好坏的关键,并不一定在于它有多么大胆出奇前卫,而在于它是否合适。同样,一个研究方向是否合适研究者本身,对预期的研究成果也将会有重要影响

 

对于一名刚刚踏入科研大门的研究生而言,选择课题和研究方向是关键的第一步。杨振宁先生当年赴美读研的时候,起初是想跟实验物理学家费米做实验研究,而后因为种种原因他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家泰勒做导师,原因之一是在费米的实验室里干活的时候他经常闯祸,觉得自己不是动手做实验研究的材料。

 

科研idea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据说泰勒就是每天有一大堆idea,然而很多时候都是错的,而费米则idea比较少,但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杨先生到芝加哥大学的时候,自己也找了四个研究题目,前三个努力尝试后无果而终,直到最后一个题目才因其数学的深厚功底最终做出一点进展,也被泰勒定为他的博士论文。

 

正是因为杨先生在早期就将对称性的概念引入粒子物理研究,最终在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和规范场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理论物理大师。因此,建造一座大厦(选择科研方向),选择一个崭新的地段(新的科研领域)固然是要比拆迁或旧房改造(旧的研究领域)来的要容易一些,但同样意味着你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合适的规划(科研设想),才能最终实现巅峰目标。

 

当然,在科研中选择旧的领域来完成经验和实力的积累,而后寻找突破也未尝不可。成为一名科学大家,不仅仅要有能力把热菜炒的更热,也要有实力把冷饭做成热饭,吸引别人一同就餐。

  

作者简介

  

罗会仟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并留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的中子散射实验研究。罗博士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即科普作家,在专注物理研究的同时,参与撰写《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物理卷)、《物理学的足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等系列科普图书,均荣获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据了解,罗博士还是央视《加油!向未来》大型科普节目的科技支持团队专家,能够将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和演示,是他的专长。

 

文章来源于科学网博客

   

推荐阅读 

2018年国家杰青获得者名单正式公布,矿冶领域有多少人?

今日起实施的这项规定事关50亿元市场,你能把握住么?

  
 

采编/罗会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