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溪铁厂”,或许很多人会感觉到陌生,但这个被遗忘在历史角落中的铁厂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钢铁厂。


上奏朝廷 首开先河


      1889年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大别山下创建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其实,在汉阳铁厂开办之前,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境内就已经有了第一个钢铁企业,它就是青溪铁厂

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恭亲王奕祈、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为首的“洋务派”,纷纷在中国开办各种现代化工业。洋务运动一时风起云涌,由此也催生出了贵州的青溪铁厂。

贵州青溪(今镇远清溪镇)一带盛产铁矿,土法炼铁一直很活跃。咸丰年间,日本人井上到青溪一带进行铁矿调查,提出开采和建立炼铁厂的计划。计划虽遭到了贵州当局的反对,但这件事对贵州地方政府产生了很大触动。

1885年11月,时任贵州巡抚的潘蔚将《黔省矿产甚多,煤、铁尤甚,可否体察开采折》上奏朝廷,得到清政府“着即该署抚详细体察,认真开办,毋得徒托空言”的批复。由此,中国近代钢铁企业的创办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筹建铁厂,实业强国


       筹建钢铁厂在当时的中国并无先例,贵州青溪铁厂的建立面临的是重重困难。最重要的就是资金问题。为解决资金问题,潘蔚先查明煤铁最旺之处,然后竭力招徕,用“商办官销”的形式办厂开采。之后他派人到上海募集股份,标准是每百金为一股。但是募股并不尽如人意,预计的三千股,只募到了一千余股,约银十万余两,与原先设想的三十万两之数相去甚远。最终拨公款银十九余万两,再“请借洋款三十万两”才解决了筹建费用。

在建的青溪铁厂

资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青溪铁厂于1887年8月在青溪舞阳河畔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正式破土动工。厂房和厂址修建完毕后,潘蔚立即派人到英国采购了迪赛德机器制造厂制造的熔矿铁机炉、冶炼贝色麻钢炉、轧钢铁条板机床,以及一千七百八十余吨耐火砖材料。1890年6月1日,贵州青溪铁厂正式建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近代钢铁工厂。

青溪铁厂设备

建成后的青溪铁厂各种机器设备相当齐全,不仅能炼铁,还能炼钢和轧钢。青溪铁厂拥有以法国人罗克莱为领队的外国工程师5人,以及众多从江浙等地招来的技师和工匠,全厂冶炼工达1000多人。主厂房占地面积60余亩,其他附属设施占地80余亩,总占地面积150余亩。其规模在当时的中国,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纪念青溪铁厂的建成投产,第一批出炉的铁锭上都被打下了“天字一号”的印。青溪铁厂浇铸的“天字一号”熟铁,比1894年建成投产的汉阳铁厂整整早了4年,比日本八幡制铁所早1年,比1916年始建的鞍钢,早了近30年。“天字一号”熟铁曾经激起无数国人实业强国的中国梦,也开启了中国近代钢铁重工业的先河。

“天字一号”的熟铁

时至今日,在贵州镇远县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一块当年生产的长35.5厘米,宽9.5厘米,厚6厘米的铁锭。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生产的铁锭,但当年烙在铁锭上“天字一号”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昙花一现,血色清溪


       喜悦没能持续太久,仅仅投产一个半月之后,青溪铁厂就面临种种困境:用于周转的生产资金匮乏,没有能力支付生产原料款和大批员工工资;精通技术的厂领导潘露暴病而亡;燃料不符合新式高炉冶炼的要求,频频引发高炉事故……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令铁厂最终停工。

清溪铁厂

之后,朝廷指派曾参与筹办铁厂的贵州候补知府曾彦铨接办青溪矿务,但此人不懂经营,青溪铁厂财政愈发困难。

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病急乱投医的潘蔚举荐与英法在华金融势力有密切联系的上海盐道陈明远,禀请总理衙门奏准,承办青溪铁厂,以五年为试办期,照汉阳铁厂章程,每出铁一吨,纳银一两,并先缴三万两。

然而陈明远接手之后将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铜仁万山汞矿谋取利益,致使铁厂始终未能恢复生产。

后陈明远因渎职纵容而遭撤职严处。而潘蔚,这个近代贵州兴建大型钢铁企业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也因为数十万两白银无法归还,吞金自杀。

至此,在一声声叹息中,轰动一时的贵州大型钢铁企业青溪铁厂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贵州第一个最大的现代工业企业、中国第一个钢铁工业企业,最终昙花一现,以悲剧结尾。

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青溪铁厂的创办对于当时羸弱不堪的中国来说,不失是一种尝试,是一面镜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溪铁厂是成功的。

采编/杨小乔

推荐阅读

宝塔石化债务危机升级,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昂贵矿石如何跨越阻隔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