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今年的10位教书育人楷模中包括了中南大学桂卫华院士。

       桂卫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和学者,长期致力于复杂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控制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突破了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及铝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关键技术问题,应用成效显著。从工人到院士,从青丝到白发,他始终怀抱着科研许国的初心,以大国需求为己任,以民族振兴为伟业,奋战在科研创新的最前线,攻坚克难,教书育人。

峥嵘岁月,勇担重任

       1950年,桂卫华院士出生于湖北省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1968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他响应国家“知青下乡”号召,到湖北谷城县插队落户,两年后被招工到湖北丹江铝厂成为一名电工。因表现优秀,1972年桂卫华院士被推荐进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学习,自此与有色冶金自动化领域结下不解之源。

       1978年桂卫华院士再次考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往往依赖经验,具有主观性和盲目性。生产自动化,好比先调教机器,然后让操作稳定的机器替代人工干活。然而,流程长、工序多,涉及的物质、能量转换和传递十分复杂,实现有色冶金自动化谈何容易。“一定要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提升我国有色冶金自动化技术水平”。怀着这份梦想,1981年以全校研究生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留校任教的桂卫华院士从此开始了漫漫研究路。

       有色冶金企业的生产环境恶劣、危险性高,但桂卫华院士一次次奔赴现场长期蹲守。90年代初期,他在做“洛铜”750 mm冷轧机控制系统项目时,由于可利用的信息匮乏,为了能成功复现一套完全引进的系统,亲自去现场测绘电路,因为近视严重,加上长时间近距离盯着电路板,使得旁人乍一看好像脑袋‘冻’在了电路板上似的。

       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桂卫华院士领导的学术团队针对有色冶金工业普遍存在的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围绕冶金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复杂冶金过程智能集成建模与优化控制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一系列以智能优化方法为核心的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有色冶金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有色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桂卫华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200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获“湖南光召科技奖”;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过程控制技术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呕心沥血,为师为范

       在坚持科研的同时,桂卫华院士也不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他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科研,一是育人。

       被学生笑称为“空中飞人”的桂卫华院士,一年365天,大概有200天在出差或是在去出差的路上。但每次只要一回学校,他就会组织学生开项目研讨会,或是立马赶到实验室,挨个找到学生,询问近期的科研和生活情况。每次交流的时候,他都认真仔细地倾听,并及时准确地给出中肯的意见,鼓励他们放手去做。

       桂卫华院士关爱学生,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常常告诫学生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们做的不好,他就耐心地讲道理,从不伤害学生;他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在学生做的很好时候,他从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选择一切时机表扬、鼓励学生。

       桂卫华院士深知“以身作则”的力量,而其高尚的师德,也通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体现无遗。他生活简朴,但对待学生却十分慷慨,他一直用自己的科研补贴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对于出身寒门的学生,桂卫华院士并不是简单地直接给予经济援助,而是十分注重励志教育,鼓励他们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他以至诚育人的理念和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品质,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

       在勉励寄语青年学子时,桂卫华院士表示:“国家的担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但是这个担当,这些大的目标,是靠我们每个人做好每一件事做起。通过我们每个人这个小的担当,通过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的担当,最后汇聚成我们民族的担当。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老老实实为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桂卫华院士恪守的人生信条。正是秉着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桂卫华院士为我国有色冶金自动化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致敬每一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