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煤矿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煤矿企业,是我国近代的七大煤矿之一,是继开平煤矿之后,晚清洋务派在直隶兴建的第二个大型煤矿,也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煤矿。它的近代化之路,由于多次易主而坎坷不平,但它的故事始终为人们所铭记。

 

洋务派入主 开启近代化历程

       临城煤矿矿区在直隶高邑、内邱、临城三县境内,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从唐宋时期开始,当地人们就用土法开采。而临城煤矿在洋务派的带领下,才走向了近代化的历程。从1882年李鸿章委派钮秉臣创办,到1936年矿井被淹,历经半个多世纪。

      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兴起办矿热潮。1878年至188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委派湖北试用通判钮秉臣前往临城内邱一带勘察矿点。1882年,李鸿章委派钮秉臣招集商股,试办临城、内邱一带煤矿。钮秉臣奉命在临城县城西北6km处的祁村设立“临内矿务总局”,后改称临城矿务局

       钮秉臣原拟招集股银40万两, 购买西方新式机器设备开采,但因恰逢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募集到的资金不多,无法按西法开办,只能先以土法开采。

       同年,钮秉臣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至1897年先后投资10万多两,开挖井洞12处。内丘4处,分别在上坪、磁窑沟、南阳寨、永固;临城8处,分别在冈头、石固、胶泥沟、杨家湾、新庄、竹璧、牟村、与高邑、赞皇交界的焦村。在官府的支持和保护下,临城矿务局还取得矿区周围10里内的煤矿开采垄断权。

       钮秉臣督办临城矿务局20多年,采用土法开采,机器汲水,遇水停工,屡兴屡废。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钮秉臣等封建官僚又没有管理近代企业的经验,致使临城煤矿举步维艰,经营困难,这就为外资入股提供了可能性

中比合资办  近代发展加速走

       1898年清政府与比利时签订了卢汉铁路借款合同,由比利时人修建和经营卢汉铁路。同年,比利时工程技术人员在勘测线路时,了解到线路西侧的临城煤矿煤质优良,储量丰富,便向清政府提出路矿合营的要求。此时,临城矿务局也因在资金、技术、运输等方面遇到困难,也有意与比利时合作,共同开发临城、内邱的煤炭资源。

       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并签订了合同。1901年李鸿章死,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将合同废止,首次合办失败。

       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袁世凯派津关道唐绍仪与比利时商人谈判。唐去职后,梁效彦继任,继续与比利时商人谈判,于1905年签订了《临城矿务借款合同》。

       中比合办合同签订后,临城煤矿从比利时引进了资金和技术,加快了煤矿的近代化建设步伐。经过两年施工,1907年按照西法建设的临城煤矿北井的主付井先后建成,成为临城煤矿以后的主要采煤井。

       中国和比利时合资兴办时期,临城煤矿从比利时引进资金和技术,采用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开采向近代机械化开采的转变。中比合办时期,临城煤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提升和产量攀升两个方面

       在采煤方法上采用房柱法,自南井向下深至150尺处,做一个平巷,每隔10尺,做一个煤柱,每隔250尺,做一个运道。再自北井向下深至220尺,做第二道平巷,南长1里余,北长2里余。

       临城煤矿还添购了蒸汽锅炉和蒸汽机等新式动力设备,在提升、通风、排水等方面,采用西方先进的蒸汽动力。其它环节仍用人力和畜力,是区别于古代煤矿和现代煤矿的典型的近代煤矿技术的代表之一。

       矿井的排水,是煤矿生产的又一关键。旧式手工煤窑完全靠人工排水,往往无法排除大量的矿井水,致使煤窑无法深采。临城煤矿的排水设备,共设有唧筒5座,其中两座是当时最先进的,并备有飞轮。临城煤矿还引进了以电为动力的比利时造离心式苏个则泵,它的功率为450马力,每台每分钟可排水6吨。同时从西方购买了最新式的选煤机,每日能选煤2000吨。

临城煤矿排水设备

       1908年,临城煤矿年产煤8万吨,居开滦、华 德(山东)、抚顺之后,为第四大煤矿。1912年该煤矿年产量已达25.7万吨,居全国七大煤矿第五位。这期间的临城煤矿不论技术设备、生产规模,还是原煤产销量,在全国都居于前列,在中国近代煤矿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期经浮沉 近代演变成泡影

       中比合办时期的技术革新和产量攀升,成为临城煤矿历史上最后的辉煌和荣耀。历经浮沉的临城煤矿,随着时代的发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1914年以后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比利时人无心经营,产量总体下滑。合办期间虽由直隶临城矿务局出面,但一切都需要经过比利时总办。后期煤矿连年亏损,至民国9年,累亏590万余元,负债达1000 万元,比方代表马楣以垫本过巨,成效难期,要求中止合办合同。

       1919 年 11 月,该矿转给曹汝霖等组建的芦汉银公司,并另组协丰公司包销原煤。1927年矿井被水淹没,生产停顿。

1935年谷钟秀在临城矿视察留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及临城矿务局官员弃矿南逃,煤矿地面物资全部葬入日军之手。日军在这里残杀人民,毁坏建筑,用火车运走所有设备。

       1943年,闻名中外的临城煤矿全部变成废墟

       一段中国煤矿近代化的传奇就此凋敝,但它的故事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