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小功能也齐全,发动机越来越强劲,飞机火箭早已上了天,而这些都与稀有金属钽密切相关,何季麟院士就是稀有金属钽行业的佼佼者了。“我们是‘国家队’,是国内钽铌行业的领头羊,不能比国外的企业差。带着这样的自信,何季麟院士自大学毕业就来到大西北贺兰山脚下,40多年来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稀有金属事业。

 

在贺兰山脚下起步

 

初到贺兰山脚下,面对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人知道代号“905”的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在什么地方,“刚来的时候,石嘴山市区只有两条街、几家临街店铺,市区外面都是戈壁滩。厂里的家属住的是窑洞,冬天卡车拉来大白菜、白萝卜、土豆,要吃到第二年四月。”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改变不了何季麟的心,从此他就扎根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稀有金属探索之路,他的事业也就在贺兰山脚下起步。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905厂从只有6吨钽、4吨铌和40公斤铍生产能力的小厂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钽铌生产厂家、跻身为世界钽业三强,何季麟也不断成长,各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在后来军工企业转民用的过程中,905厂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何季麟临危受命成为了905厂的副厂长,在分析了905厂的问题以后,他提出,国内市场狭窄,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虽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这一点做起来却是异常的困难,当时905厂用的还是日本的旧生产线,和国外有着20年的差距,这样的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如何开拓国外市场呢?

 

靠自己,突破生产技术

 

何季麟首先是去了国外考察想要引进新的生产线,但是得到答案却是“我们绝不会在世界的东方培植一个新竞争对手。”就这样第一条路被堵住了;何季麟意识到“中国钽工业要靠我们自己。”他当即提出“以自我技术成果为主,融合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关键技术装备,实施改造”的战略决策,并亲自带领青年技术人员进行超高比容钽粉、钽丝加工、钽铌湿法冶炼、钽铌精炼四大技改工程。

 

钽粉的技术难度在于比容的提高。为研制17000μfv/g和23000μfv/g高比容钽粉,何季麟在两间低矮的平房里,白天做实验,晚上汇总分析,常常研究到深夜。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取得了成千上万个技术数据。最终,产品一次性送样就通过国际认证。

 

东方竞争者站起来了!

 

科研生产不是最终目的,要把产品卖出去,实现利润才能发展企业。1992年,何季麟和同事访问了世界第一大钽电容器制造商美国基美公司,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遭受的却几乎都是白眼。这更加坚定了何季麟打开国际市场的决心。当他把生产的工艺技术、产品情况详细地讲了一遍之后,对方才连连点头,同意和他们合作。

“日本人比美国人还牛。”何季麟记得,1994年,他们一行三人去了日本。他把样品摆在桌子上,人家看都不看就推回来,更不要说进行评价检测了。反复地做工作,对方才勉强同意把样品留下来,之后硬是凭着真诚和高质量的产品打开了日本市场。最终,他们和世界所有生产钽电容器的厂商都建立了供货关系。

 

现在,中色东方的主导产品90%以上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钽丝综合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钽粉居世界第二位,钽制品、铌制品、钽电容器、氟化铝、刃料级碳化硅微粉、电子浆料等20余种产品也走出国门。在铍领域,该公司与美国、俄国比肩。

 

何季麟院士除了推动钽技术的发展,还对其他的有色金属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稀有金属钽、铌、铍新材料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主持并指导了特种铜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合金加工、钽电解电容器、电池材料、金属陶瓷靶材等多项新材料技术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实施了7项国家重点技改工程。

 

“如今的钽家族中,东方竞争者站起来了。”何季麟自豪地说。

  

简介

 

 

何季麟(1945.9.1),冶金与材料工程专家。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原籍河南开封。196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任中色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宁夏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获冶金工程学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季麟同志长期从事有色、稀有金属冶炼与加工理论和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在稀有金属钽、铌、铍新材料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研究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钽铌金属冶炼、加工工艺、技术与方法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主持并指导了特种铜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合金加工、钽电解电容器、电池材料、金属陶瓷靶材等多项新材料技术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实施了7项国家重点技改工程。

 

何季麟同志获授权专利9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2007年“RTO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03)”;2012年“超小型化钽电解电容器用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R-0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荣获宁夏“科技明星”、“科学技术功勋奖”和“塞上英才”等奖励。199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

  采编/木子亙

推荐阅读

【矿冶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20年攻克炭炭盘航空刹车片“卡脖子”的隐患

【矿冶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执着稀土行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