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忠良,赖延清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722427
版次:1
品牌:中南大学出版社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
外文名称:Low Temperature Aluminum Electrolysis of Cermet Inert Anod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6
字数: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基于惰性电极的铝电解新技术,采用惰性(不消耗)阳极、可润湿性阴极、低温电解质,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现行碳素电极使用时产生的高排放、高能耗等问题,能够实现铝电解过程的零排放,有效降低能耗,因而备受关注。《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金属陶瓷惰性阳极低温铝电解》概述了铝电解用惰性阳极材料近年来的研究与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的低温铝电解技术,主要包括新型低温电解质Na3AIF6-K3AIF6-AlF3熔体的初晶温度、氧化铝的溶解度与溶解速率和熔体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及NiFe204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在新型低温铝电解质中的电解腐蚀行为与低温电解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中南大学研究团队的新研究成果。
《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金属陶瓷惰性阳极低温铝电解》主要适合从事铝电解技术和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人员阅读,也可供高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田忠良,1973年1月生,有色金属冶金工学博士,中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矿物、金属及材料学会(TMS)会员。主要从事铝电解基础理论与工艺、固废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利用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SCI和EI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0项。
赖延清,1974年10月生,有色金属冶金工学博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轻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矿物、金属及材料学会(TMS)会员、国际电化学会(IES)会员、美国化学会(ACS)会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一直从事电化学冶金与材料电化学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SCI和EI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前言/序言
铝电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多年来,我国都是全球大的原铝生产国与消费国。但原铝冶炼一直沿用1886年提出的Hall-Heroult电解方法,以碳素材料作为阳极,在高达9500C的强腐蚀性Na3AIF6熔盐中进行,不仅存在高能耗、高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等问题,而且该技术节能减排的潜力也已经接近极限。
基于“隋性电极(惰性阳极和可润湿性阴极)的铝电解新工艺”因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电解过程的零排放与低能耗,成为国际铝业界和材料界的研究焦点。美国能源部公布的2003年度《铝工业技术指南》中将其列为今后20年的首要研发课题,并与美国铝业公司一道给予了巨大关注与科研投入。俄罗斯铝业公司也在Krasnoyarsk地区大力开展惰性阳极材料的开发工作。我国的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中铝郑州研究院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针对铝电解用惰性电极(特别是惰性阳极材料)及其电解新工艺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本书概述了惰性阳极材料近年来的发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南大学研究团队在新型低温电解质Na3AIF6-K3AIF6-AlF3熔体的初晶温度、氧化铝的溶解度与溶解速率和熔体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以及NiFe2O4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在新型低温电解质熔体中的电解腐蚀行为以及低温电解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本书专业性强,主要适合从事铝电解技术和电极材料研究与开发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和其他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高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