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德生 吴爱祥 吴顺川 王洪江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
ISBN:9787548735519
内容介绍
本卷涉及露天开采与特殊开采理论与技术,分为10章。第1~6章是露天开采,按照开采工艺划分为开采境界、开拓与开采方法、采剥方法及进度计划、穿孔爆破、铲装运排工艺、边坡工程等内容;第7章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第8~10章是特殊开采,包括砂矿床开采、溶浸采矿、海洋矿床开采。
本卷介绍了我国露天与特殊开采方面的采矿方法、技术与装备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前沿技术。集中反映了国内外近十年来的发展动态,也是国内相关理论成果与实用技术的结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可供矿山生产和管理、科研和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工具书。
目录
第1章 露天开采境界/ 1
1.1 概述/ 1
1.1.1 国外露天开采现状/22
1.1.2 我国露天开采现状/3
1.1.3 露天开采的发展方向/6
1.2 露天开采剥采比/7
1.3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12
1.3.1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原则/12
1.3.2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方法,/ 12
1.3.3 各种计算方法的评价和适用条件/ 14
1.3.4 经济合理剥采比成本指标的选取/ 15
1.4最终边坡构成和最终边坡角/15
1.4.1 最终边坡角的确定/ 15
1.4.2 最终台阶坡面角/16
1.4.3 最终平台宽度 /18
1.5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原则 /19
1.5.1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因素/ 19
1.5.2 合理开采境界的条件/19
1.5.3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原则及其评价/ 20
1.5.4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各原则的适用条件/21
1.6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方法和步骤/21
1.6.1 露天采场底平面宽度的确定 /21
采矿手册 第四卷 露天与特殊开采
1.6.2露天采场开采深度的确定/ 22
1.6.3 露天采场底部周界的确定/ 25
1.6.4 露天采场终了平面图的绘制/26
1.7 露天开采境界的计算机优化方法/27
1.7.1 浮动圆锥法确定原理及数学模型25
1.7.2 浮动圆锥法确定露天开采境界/30
1.8露天矿生产能力 /33
1.8.1 露天矿生产能力确定方法/34
1.8.2露天矿合理生产能力的确定/38
参考文献/ 41
第2章 露天矿开拓与开采方法/43
2.1 露天矿开拓方式分类及选择/43
2.1.1 选择开拓方式的主要原则/43
2.1.2 影响开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44
2.1.3 开拓方式的分类/ 44
2.1.4 开拓线路布置原则/ 45
2.2 公路开拓/ 45
2.2.1 主要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45
2.2. 2公路开拓线路布置形式/46
2.2.3公路开拓线路技术条件/51
2.2.4山坡露天矿公路开拓/53
2.2.5 凹陷露天矿公路开拓53
2.2.6 斜坡道开拓/ 54
2.2.7 工程实例/55
2.3 铁路开拓 /57
2.3.1 主要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57
2.3.2 铁路开拓线路布置形式/57
2.3.3 铁路开拓线路技术条件/ 61
2.3.4 工程实例 /65
2.4联合开拓 /65
2.4.1 公路-铁路联合开拓 /66
2.4.2 公路-破碎站-胶带输送机联合开拓 /68
2.4.3公路(铁路)-斜坡箕斗联合开拓 /75
2.4.4 公路(铁路)-平硐溜井联合开拓/ 79
2.5 露天开采方法/85
2.5.1 开采方法分类/85
2.5.2 分期开采/87
2.5.3 分区开采/91
2.5.4 陡帮开采/92
2.6 新水平准备及掘沟/104
2.6.1 新水平准备/ 104
2.6.2 掘沟工程/106
参考文献/110
第3章 露天采剥方法及进度计划/ 112
3.1 露天采剥方法分类/112
3.1.1 纵向采剥法/112
3.1.2 横向采剥法/114
3.1.3 扇形采剥法/ 118
3.1.4 环形采剥法/ 118
3.1.5 纵横向布置形式/121
3.1.6 工作线混合布置形式/121
3.2露天采剥进度计划/122
3.2.1 首采地段和均衡生产剥采比/ 122
3.2.2 露天采剥进度计划编制 /127
3.2.3 采剥进度计划计算机优化原理及方法/137
第4章露天矿穿孔爆破第4章/ 145
4.1 露天矿穿孔 /145
4.1.1 穿孔方法及其分类/ 145
4.1.2 钻机类型及其选择/145
4.1.3 钻机的需求数量/ 148
4.2 露天矿用炸药 /148
4.2.1 铵油炸药/149
4.2.2 乳化炸药/ 151
4.2.3 粉状乳化炸药/154
4.2.4重铵油炸药/155
4.2.5 炸药的爆炸性能指标及其确定/156
4.3起爆器材 /166
4.3.1 电雷管 /166
4.3.2 导爆管雷管/171
4.3.3 电子雷管/173
4.3.4 其他起爆器材/ 175
4.4 爆破用仪表及其使用/182
4.4.1 网路检测仪表/182
4.4.2爆破电源仪表/ 185
4.4.3 爆破安全检测仪表 /187
4.5 岩体可爆性及分级方法/188
4.5.1 普氏分级法 /189
4.5.2苏氏岩石分级法/190
4.5.3哈氏分级法/191
4.5.4 库图佐夫分级法 /191
4.5.5 北京科技大学岩体可爆性分级法/ 192
4.6 台阶炮孔爆破技术 /193
4.6.1 清碴爆破/194
4.6.2压碴爆破/202
4.6.3延时起爆技术/203
4.6.4 预裂爆破/209
4.6.5/ 215缓冲爆破
4.6.6 光面爆破/216
4.7 露天穿孔爆破施工/217
4.8 爆破有害效应及其控制/ 222
4.8.1 爆破振动 /222
4.8.2 飞石 /227
4.8.3 空气冲击波 /229
4.8.4 噪声 /233
4.8.5 有毒气体/234
参考文献/237
第5章 露天矿铲装运排工艺/240
5.1 露天采场铲装设备/240
5.1.1挖掘机分类及应用范围/240
5.1.2 机械式单斗正铲挖掘机(电铲) /241
5.1.3 液压式单斗挖掘机(液压铲) /246
5.1.4 斗轮挖掘机 /247
5.1.5 索斗挖掘机(拉铲)/ 249
5.1.6 露天铲运机 /252
5.1.7 露天装载机 /254
5.2工作面参数/257
5.2.1 台阶高度h /257
5.2.2 采区长度L /259
5.2.3 采掘带宽度b /259
5.2.4 工作平盘宽度B /260
5.3 露天矿运输 /261
5.3.1 露天矿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61
5.3.2 露天矿运输方式的选择/263
5.3.3 自卸汽车运输/264
5.3.4铁路机车运输/269
5.3.5 胶带输送机运输/ 275
5.3.6 联合运输/279
5.4 露天采场破碎站/291
5.4.1 露天采场破碎站的分类/291
5.4.2 破碎机的分类和适用条件/295
5.4.3 破碎机生产能力计算/299
5.4.4 移动式破碎站的布置和移设/300
5.5 露天矿排土工艺/303
5.5.1 排土场规划 /304
5.5.2 排土工艺 /308
5.5.3 排土场稳定性/327
5.5.4 排土场安全防护/332
5.5.5 排土场复垦/340
参考文献/343
第6章 露天矿边坡工程/344
6.1 概述/344
6.1.1 露天矿边坡工程主要特点/344
6.1.2 露天矿边坡类型 /345
6.1.3 露天矿边坡工程工作程序/345
6.1.4 露天矿边坡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346
6.2 地质调查与边坡岩土分析模型/349
6.2.1 矿区地质背景研究与分析/ 350
6.2.2 现场数据采集/351
6.2.3边坡地质模型/354
6.2.4 边坡结构模型/356
6.2.5 边坡岩体模型/363
6.3 露天矿边坡结构参数设计/375
6.3.1 露天矿边坡设计步骤/376
6.3.2/379边坡结构参数确定的通用方法
6.3. 3边坡结构参数类比设计/382
6.3.4边坡结构参数校验设计/385
6.3.5 边坡结构参数设计优化/386
6.4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388
6.4.1 边坡变形与破坏模式/388
6.4.2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与标准/390
6.4.3空间投影分析/393
6.4.4弱面控制型边坡稳定性分析/402
6.4.5极限平衡条分法/ 410
6.4.6 数值模拟分析/418
6.4.7可靠性分析/422
6.4.8 应用实例 /426
6.5 露天矿边坡工程处治 /435
6.5.1 削坡减载与减重反压/436
6.5.2 边坡防排水/437
6.5.3 锚杆(索)加固/439
6.5.4 抗滑桩工程/ 444
6.5.5 锚固硐塞/447
6.5.6 落石防护/448
6.5.7 应用实例 /450
6.6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监测/455
6.6.1 边坡位移(变形)监测/455
6.6.2 水文气象监测/460
6.6.3 震动监测/462
6.6.4 工程结构物荷载监测/464
6.6.5 智能监测系统/465
6.6.6 应用实例/466
参考文献/471
第 7 章露天转地下开采/475
7.1 概述/475
7.1.1 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技术问题/476
7.1.2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 /477
7.1.3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基本原则/478
7.2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床开拓 /478
7.2.1 露天转地下开采主要开拓方法/478
7.2.2 露天采场与开拓工程位置的相对关系/482
7.3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采矿方法/483
7.3.1 预留境界顶柱/483
7.3.2 不留境界顶柱/ 495
7.4 露天矿残留矿柱的安全回采/505
7.4.1 露天坑底矿柱回采/506
7.4.2 露天挂帮矿回采/508
7.4.3 应用实例 /509
7.5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的产能衔接/510
7.5.1 产能衔接的原则 /510
7.5.2 平稳产能衔接的技术措施/511
7.6 过渡期生产安全问题 /514
7.6.1 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及地下开采的影响/514
7.6.2 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质灾害防治/520
7.6.3 露天爆破与井下爆破/528
7.6.4 井下防洪排水/529
7.6.5 井下通风/530
参考文献/531
第8章 砂矿床开采/532
8.1 砂矿床成因及其分类/532
8.1.1 砂矿床成因 /532
8.1.2 砂矿床土岩分类/535
8.2 砂矿床开采方法及其分类/537
8.3 砂矿床水力机械化开采/538
8.3.1 矿床开拓/538
8.3.2 采矿方法/540
8.3.3 开采设备/542
8.3.4 水力运输/547
8.3.5 供水系统/550
8.3.6 水力排土场/553
8.3.7 水力开采法评价/555
8.3.8 应用实例/555
8.4 采砂船开采 /557
8.4.1 采砂船使用条件/557
8.4.2 采砂船分类及原理/558
8.4.3 开采工艺 /568
8.4.4 生产能力确定/584
8.4.5 应用实例/585
8.5 砂矿床开采损失与贫化 /589
8.5.1 损失与贫化的原因及计算/589
8.5.2 降低损失与贫化的主要措施/592
参考文献/593
第9章 溶浸采矿/594
9.1 概述/594
9.1.1 溶浸采矿概念/594
9.1.2 溶浸采矿分类/ 594
9.2 原地浸出采矿法/598
9.2.1 工艺流程和工程设施/598
9.2.2 主要工艺技术/599
9.2.3 应用实例 /602
9.3 就地破碎浸出采矿法/606
9.3.1 开采工艺 /606
9.3.2 应用实例/610
9.4 地表堆浸/613
9.4.1 堆浸基本设施及工艺流程/613
9.4.2 强化堆浸过程新技术/619
9.4.3应用实例/620
9.5 盐类矿床钻孔水溶采矿法/622
9.5.1 钻孔水溶法溶解机理/622
9.5.2 矿床开拓 /623
9.5.3 简易对流法/624
9.5.4 油(气)垫对流法/624
9.5.5 对流井溶蚀连通法/626
9.5.6 水力压裂法/627
9.5.7 定向井连通水溶开采法/628
9.5.8 应用实例/630
9.6 盐湖矿床开采/633
9.6.1 盐湖固体矿床开采/633
9.6.2 盐湖液体矿床开采/636
9.6.3 应用实例/638
9.7 浸矿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639
9.7.1 浸矿微生物种类及其生理特性/639
9.7.2 浸矿微生物的选育方法/641
9.7.3 微生物浸矿试验方法/ 642
9.7.4 细菌浸出工艺流程及设备/ 644
9.7.5 应用实例/647
9.8 溶浸液控制/652
9.8.1 地表堆浸溶浸液控制/ 652
9.8.2 原地浸出液范围控制/653
参考文献 /656
第10章 海洋矿床开采/657
10.1 海洋矿产资源/658
10.1.1 多金属结核/658
10.1.2 富钻结壳/663
10.1.3 多金属硫化物 /666
10.1.4 国内外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历程/670
10.1.5 国内外法律环境/673
10.2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673
10.3 深海底多金属结核开采/683
10.3.1 开采工艺方法和系统/683
10.3.2 集矿子系统/687
10.3.3 提升子系统/697
10.3.4 供电与测控子系统/706
10.3.5 水面支持子系统/708
10.3.6 管线动力学分析/710
10.3.7 大洋多金属结核中试采矿系统/715
10.4 富钴结壳矿床开采/720
10.4.1富钻结壳矿床开采条件和技术难点/720
10.4.2富钻结壳矿床开采规模和能力/721
10.4.3采矿系统与开采方法 /722
10.4.4 采掘机构设计/727
10.5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开采/ 735
10.5.1 块状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开采 /735
10.5.2 软泥状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开采/744
10.6 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745
10.6.1 国际法规的相关规定/746
10.6.2 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746
10.6.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748
10.6.4 采矿环境监测 /749
10.6.5 降低深海采矿对环境影响的措施/752
参考文献/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