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永杰,李海峰,王明月编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9
ISBN:9787502499259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7章,探讨了“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业能源、能效与低碳发展的紧密联系,分析了极致能效在钢铁低碳发展当下的基本定位,并从多个角度切入阐述实现钢铁极致能效的关键问题以及需开展的基础研究。先后研究总结能效评价基础、典型工序能效评价模型、钢铁能效对标数据基础;探讨先进成熟技术应用与共性难题技术研发;通过极致能效研究初步实践总结分析,展望钢铁极致能效发展。本书较全面反映钢铁极致能效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为推动我国钢铁极致能效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适合钢铁冶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1“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与极致能效1
1.1新时代中国钢铁2
1.1.1“双碳”背景2
1.1.2中国式现代化3
1.1.3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4
1.2新时代钢铁能源6
1.2.1新型能源体系6
1.2.2钢铁能源特点11
1.2.3钢铁能源低碳化15
1.3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20
1.3.1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20
1.3.2中国钢铁低碳路线图21
1.3.3钢铁低碳高能效24
1.4本章小结25
参考文献25
2钢铁能效政策与行动27
2.1发达国家能效政策与行动27
2.1.1美国27
2.1.2日本30
2.1.3德国32
2.2中国能效政策与行动33
2.2.1国家能效政策34
2.2.2钢铁极致能效行动36
2.2.3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37
2.3钢铁极致能效研究38
2.3.1极致能效基础研究38
2.3.2能效指标管理与评价体系研究39
2.3.3极致能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40
2.3.4极致能效人才培养体系研究41
2.4本章小结41
参考文献42
3能效评价基础研究43
3.1能效评价现状43
3.2极致能效基础研究44
3.2.1专业术语44
3.2.2典型工序数据边界49
3.2.3工序能耗计算方法53
3.3三层多阶能效评价理论模型54
3.3.1现有技术指标54
3.3.2现有指标仍需完善54
3.3.3极限能耗概论56
3.4本章小结59
参考文献59
4典型工序能效评价模型60
4.1炼焦工序60
4.1.1炼焦工序功能解析61
4.1.2炼焦工序能效分析63
4.1.3炼焦工序理论极限能耗分析65
4.1.4炼焦工序能效分析结果74
4.2高炉工序75
4.2.1高炉工序功能解析75
4.2.2高炉工序能效分析78
4.2.3高炉工序理论极限能耗分析84
4.2.4高炉工序能效分析结果95
4.3转炉工序96
4.3.1转炉工序功能解析97
4.3.2转炉工序能效分析98
4.3.3转炉工序能效分析结果102
4.4电炉工序103
4.4.1电炉工序功能解析104
4.4.2电炉工序能效分析105
4.4.3电炉工序能效分析结果106
4.5本章小结107
参考文献107
5钢铁能效对标数据基础109
5.1标准体系109
5.1.1术语和定义109
5.1.2基本要求109
5.2能效对标数据填报系统开发112
5.2.1系统简介112
5.2.2开发目的112
5.2.3系统功能113
5.3典型工序能效影响因素分析114
5.3.1炼焦工序114
5.3.2高炉工序116
5.3.3转炉工序117
5.3.4电炉工序119
5.4数据质量诊断方法与能效评价指标群的思考120
5.4.1数据质量诊断方法120
5.4.2高炉工序评价指标群的思考122
5.5本章小结124
参考文献125
6先进成熟技术应用与共性难题技术研发126
6.1钢铁极致能效技术供给与应用126
6.1.1技术全球化126
6.1.2共性技术供给失灵127
6.1.3技术推广应用与协同研发创新128
6.2先进成熟技术应用129
6.2.1炼焦工序130
6.2.2烧结(球团)工序131
6.2.3高炉工序133
6.2.4转炉(电炉)工序134
6.2.5轧钢工序136
6.2.6能源公辅137
6.3共性难题技术研发139
6.4节能低碳技术库迭代开发143
6.4.1技术获取143
6.4.2节能低碳技术库145
6.4.3节能低碳技术库迭代开发与垂直搜索引擎146
6.5本章小结150
参考文献150
7钢铁极致能效发展展望153
7.1阶段性进展153
7.1.1总体进展153
7.1.2梅山钢铁案例154
7.1.3普阳钢铁案例157
7.2发展方向161
7.2.1能效对标数据治理161
7.2.2共性难题协同研发161
7.2.3人才培养产教融合161
7.2.4各方资源合力推进162
7.3能效数据治理162
7.3.1基础现状与发展方向162
7.3.2物理能效精细化管理与数据166
7.3.3经济能效动态调度系统与数据168
7.4共性难题协同研发170
7.4.1国内外典型企业技术创新170
7.4.2行业协会推进协同创新171
7.4.3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172
7.4.4极致能效共性难题协同研发173
7.5钢铁极致能效人才培养173
7.5.1产业变革人才需求173
7.5.2人才培养体系设计174
7.5.3企业低碳高能效人才培养176
7.5.4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77
7.6本章小结179
参考文献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