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丽娟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8
ISBN: 978-7-5024-8578-8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8章,主要介绍了洱海北部流域农村有机固体废物的产排现状,并构建了静态元素流分析模型,对2008年洱海北部流域排放的有机固体废物进行了氮、磷污染潜势计算,最终提出了多项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和工程运行保障机制。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等领域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有机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研究进展2
1.2.1有机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研究2
1.2.2有机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研究5
1.2.3国内外有机固废的管理现状8
1.3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研究进展17
1.3.1厌氧消化技术17
1.3.2好氧堆肥技术24
1.3.3焚烧技术28
1.3.4热解技术30
1.3.5堆置填埋技术34
1.3.6其他处理处置技术34
1.4洱海北部流域环境现状36
1.4.1概况36
1.4.2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7
1.4.3面源污染控制的紧迫性40
1.4.4流域农村固体废物管理特点42
1.5研究目的和内容42
1.5.1研究目的43
1.5.2研究内容44
1.6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45
1.6.1主要研究方法45
1.6.2整体技术路线45
2洱海北部流域污染源调查47
2.1流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49
2.1.1常住人口及收入情况49
2.1.2农村生活用水情况49
2.1.3农村厕所类型及人粪尿去向49
2.1.4生活污水及厨余垃圾利用情况49
2.1.5流域内畜禽养殖及废物处理情况50
2.1.6流域内农田类型及农村种植情况50
2.1.7洱海北部水系水质现状51
2.2有机固体废物产生现状53
2.2.1废物产生量核算方法53
2.2.2有机固体废物产生量54
2.3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57
2.3.1无控混合垃圾堆放场58
2.3.2沼气化处理58
2.3.3自然堆沤61
2.4流域内有机固体废物无控排放量62
2.5本章小结66
3有机固体废物氮磷背景值分析67
3.1实验方法及装置67
3.1.1采样点67
3.1.2实验方法68
3.1.3实验装置69
3.2实验结论70
3.2.1土壤氮磷背景值70
3.2.2种植模块氮磷背景值70
3.2.3畜禽养殖模块氮磷背景值71
3.2.4农产品加工氮磷背景值72
3.2.5农村居民生活氮磷背景值73
3.2.6养殖废物自然堆放氮磷流失系数研究73
3.3本章小结76
4氮磷元素流模型构建78
4.1建模方法78
4.1.1模型思路78
4.1.2模型基本假设79
4.1.3模型结构79
4.2模型算法81
4.2.1特殊有机物的氮磷含量算法81
4.2.2计算环境污染潜势82
4.2.3农作物种植模块82
4.2.4畜禽养殖模块86
4.2.5农产品加工模块89
4.2.6农村生活模块91
4.3本章小结93
5洱海北部流域氮磷元素流分析94
5.1洱海北部流域各模块氮磷元素流分析94
5.1.1种植模块氮磷元素流分析94
5.1.2畜禽养殖氮磷元素流分析95
5.1.3农产品加工氮磷元素流分析97
5.1.4农村居民生活氮磷元素流分析98
5.2研究系统元素流平衡分析99
5.2.1系统元素输入结构分析99
5.2.2系统氮磷元素排放结构分析100
5.2.3系统氮磷元素流平衡分析102
5.3流域污染潜势分析103
5.3.1富营养化潜势分析103
5.3.2温室气体增温潜势分析104
5.4本章小结106
6有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对策研究108
6.1控源收集工程108
6.1.1户用型收集工程109
6.1.2适度集中型收集工程109
6.1.3集中收集型收集工程110
6.1.4收集工程减排效果111
6.2堆肥化技术112
6.2.1蚯蚓床半好氧堆肥112
6.2.2蚯蚓床半好氧堆肥技术减排效果115
6.3沼气化技术116
6.3.1改进型户用沼气池116
6.3.2改进型中温沼气118
6.3.3射流搅拌中温发酵装置122
6.3.4沼气化技术减排效果126
6.4基质化技术127
6.4.1基质化工艺127
6.4.2基质化技术减排效果129
6.5污染减排模拟及技术优选论证130
6.5.1技术改进前后污染减排模拟对比130
6.5.2工程优选论证132
6.6本章小结134
7工程运行保障措施研究135
7.1调整现行养殖模式135
7.2收集堆肥一体化工程管理模式137
7.3沼气工程运行管理138
7.4农村固体废物技术集成示范模式140
7.5示范区示范工程减排效果142
7.5.1示范区建设142
7.5.2示范建设前污染排放量模拟计算144
7.5.3示范建设后污染减排效果144
7.5.4ORSOWARE模型准确性验证146
7.6本章小结146
8结论和建议148
8.1研究结论148
8.2本研究创新点150
8.3建议150
附录洱海北部三大水系水质类别152
参考文献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