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乔,中南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及推广等工作,在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提出了中西文信息处理“大字符集”理论和技术,研制出第一代中西兼容信息处理系统。他的研究成果和研制的信息系统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教育为本:努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教师,陈松乔把搞好教学和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和追求,把培养一批学术上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又能解决经济和生产活动中实际技术问题的人为己任。

 

70年代初期,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已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当时,国内十分缺乏计算机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人才。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他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厂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开办各种培训班,为十多个企业几千名现场技术人员讲授和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计算机在各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他又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在国内较早地创办计算机本科专业,作为学校第一任“软件教研室”主任白手起家,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研制实验设备、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编写教材,开设新课程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和专业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毕业了几批优秀本科生,并在82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家启动“长江学者”计划,利用这一政策机遇,陈松乔一方面在国际国内广泛联系和聘请本学科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合作研究;一方面积极奔走,争取到了教育部批准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聘到了在计算机理论学科领域内的国际知名学者美国A&M大学的陈建二教授,并得到了国家多个部门的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为学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该专业获得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又获得了第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为计算机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建设,不断发展,至今该专业已培养学生几千名、硕士研究生上千名、博士研究生近百名。学科和学术水平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培养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不少学生已是国际知名学者,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在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各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和学科建设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也是一项清贫的工作。在教育岗位上工作的四十多年中,他经历和拒接了各种更有“好处”的诱惑。他认为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外面的兼职,必将分散他在本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精力,影响学生培养工作。他坚持“不接受任何有固定职位和固定收入的兼职”,而把全部精力集中放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他就是这样一位不为经济利益与权利所诱惑,忠于本职工作、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科技人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并深受学生爱戴和欢迎的优秀教师。

 

反复研究:

研制第一代中西兼容信息处理系统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内用微型计算机处理各类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但能同时处理中西文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缺乏。开展中西兼容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当时科技界的普遍做法是在原ASCII字符集的基础上,用3个或4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对“西文”和“汉字”分别进行处理,这种技术使得字的区分难度大,处理效率低,使用极不方便。

针对这一难题,课题组进行了攻关研究,在深入分析原西文字符集的结构和字符区域分布的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扩展原字符集区间,将汉字和ASCII字符合并在一起的“大字符集”的概念,使得汉字和ASCII字符有统一的“内码”,实现汉字(也可以是其他的东方文字)和ASCII字符同样同步处理的技术。

 

基于上述理论,课题组连续在三种不同微型机上设计并实现了“中西文兼容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中西文输入、文字编辑、中西文关系数据库及其相应的自动报表生成等支持工具,有效地提高了中西文兼容的信息处理效率和效果,促进了当时的汉字信息处理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当时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东方计算机大会”和在该校召开的中文信息学会的系统专委学术年会上各方面专家的肯定。这些系统多次获省部科技进步奖,其技术已推广至国内相关研究院所和多个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并应邀赴日本、香港等地进行技术交流。

 

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业待兴,科研和生活条件相当困难,人才和设备均十分缺乏,陈松乔一方面组织和指导年青教师、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团队采购各种元器件、组装设备、建立和完善实验开发环境;一方面更要进行理论研究,查找资料,反复讨论、分析,亲自设计和开发相关软件和系统。研制任务十分繁重,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几天不能回家,睡在实验室,吃饭也经常是从家里送来或派人从食堂买回在实验室解决,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解决和实现研究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难题。

 

实际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国家863计划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列为重要课题,江泽民主席更是提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陈松乔作为湖南省信息化专家组和省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专家组的主要成员,配合和协助相关部门,深入省内各重要企业,向企业一线工人宣传和讲解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意义和相关技术。

 

陈松乔帮助规划和组织各类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的课题或项目,并作为首席设计师,亲自带领科技队伍常驻现场,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讨论,一起攻关。完成了涟源钢铁公司、三一重工等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针对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类不同生产过程的工艺特点,对异构的、分散的管理和控制数据进行集成优化处理,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异构信息采集、交换和集成的深层次信息融合策略,并较早的设计和实现了企业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较好的理顺了集团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国家863专家组和省政府的科技奖励。

陈松乔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过程中取得的实际经验,配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专家,深入金川有色公司、长城铝业公司、长沙市自来水公司、株洲硬质合金公司等国内十多个大型企业,规划或设计实施企业管理和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由于能很好的结合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注意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所设计和实施的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等均有很好的实用性,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深受各类应用人员的欢迎。

 

幼时的成长经历养成了他勤劳、朴实、上进和与人为善的品德。他以教育为本,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科技人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敬党爱国,为国家的发展潜心研究,研制出了第一代中西兼容信息处理系统,在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主要论著

 

1. 陈松乔 IBM-PC(XT)微机中西兼容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1985.6,114-120

2. 陈松乔 微型机中西文兼容自动报表处理算法设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6.10,62-67

3. 陈松乔 汇编语言程序理解工具TALV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1991.6,306

4. 陈松乔 基于标识文法的复杂目标的并行处理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92.8,447

5. 陈松乔 基于专家知识的自动报表程序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11,176-178

6. 陈松乔 CIMS系统中物流和资金流的组织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3 ,183-186

7. 王建新、陈松乔 Anycast service model and its QoS routing algotith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lish Edition). June 2001, 135-139  

8. 谢建国、陈松乔视频服务器中多网络I/O的调度与接纳控制,软件学报,2002.8,920

9. 陈松乔 多处理机并行作业调度优化算法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12,267-272                       

10. 盛津芳、陈松乔 Cots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based on requirement decomposition.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5.1,62-67.

11. 罗玉宏、陈松乔移动自组网中基于移动预测和概率的能量有效组播路由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2,231-237

12. 罗玉宏、陈松乔移动自组网基于能量效率的分布式拓扑控制算法,软件学报.2007.3

13. 陈松乔、肖建华、刘丽华 算法与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8. ISBN-7-81082-073-7

14. 陈松乔、任胜兵、王国军现代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ISBN-7-302-08448-3/TP6071

 

采编/赵群帮

 

推荐阅读

【矿冶人物】张文海:向世界冶金界几代人的梦想冲刺

【矿冶人物】老专家潘龙驹:山水有情,为祖国寻找富饶的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