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以“汇聚新动能 驱动芯未来”为主题的宝钢股份第四届无取向硅钢应用技术大会在成都举行。在大会现场,宝钢股份携五大系列新产品亮相,其中四款无取向硅钢产品为全球首发,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无取向硅钢作为电机铁芯的核心材料,其性能直接决定电机效率。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无取向硅钢应用技术大会上,宝钢股份全球首发四款新产品,其中极薄规格高强度无取向硅钢B10AHV900M实现铁损值小于9W/kg,成为全球首个突破该技术“天花板”的产品。该材料不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还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提供关键支撑。

“极薄规格与低铁损的兼得,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宝钢股份技术负责人表示,通过成分优化、工艺路径创新及极窄工艺窗口控制,产品厚度减薄至0.1毫米,铁损降低30%以上。此外,宝钢与联合电子联合开发的F-超级电机,采用该材料后最高转速达31000rpm,刷新行业纪录。

华菱钢铁亦不甘示弱,其20万吨无取向硅钢项目已通过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公司计划于2025年8月投产第二个20万吨项目,形成40万吨产能规模,进一步巩固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面对新能源汽车、家电及工业电机等领域的需求爆发,多家钢企加速产能布局。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项目CP7机组近日提前一个月下线首卷成品,标志着其新增55万吨高牌号产能进入冲刺阶段。该项目投产后,年产能可满足4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需求,并每年减少碳排放400万吨。

华菱钢铁则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实现0.2毫米新能源高端牌号无取向硅钢的批量生产。该产品铁损值更低,性能指标优于同类产品,已进入外企高端新能源车电机供应链。公司预计,随着二期项目投产,其无取向硅钢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此外,中普(邯郸)电磁材料新能源用电工钢一期项目于今年4月投产,采用全国首创的“罩式炉+连续炉”组合工艺,实现全流程绿色化、数字化生产。该项目主要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领域。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无取向硅钢产业正加速向绿色化转型。武钢有限新能源项目通过氢基竖炉、余热回收等技术,将吨钢电耗降低至行业领先水平。华菱钢铁则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绿色制造能力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行业分析师指出,未来五年,硅钢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能效与环保标准,技术落后、能耗高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