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全渝, 选矿技术专家,长期从事选矿工艺流程研究和选矿厂设计。

 

在自磨/半自磨工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有突出建树,在选铜工艺流程和铜选矿厂设计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参与了国内首部“选矿手册”的编写和冶金百科全书条目的撰写。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推动我国选矿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邵全渝,1938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市,祖籍江苏省无锡市。1957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同年考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有用矿物精选(矿物加工)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因病休学一年。1963年8月毕业分配至原冶金部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选矿室及黄金工程部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山及黄金工程分院副总工程师。现在设计院改制为股份制的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后任技术顾问。

自磨/半自磨工艺技术的开拓者和推广者

 

在选矿厂的传统常规碎磨工艺是采用三段碎矿加磨矿,流程长,生产环节多,投资大,维修时劳动强度大,粉尘难以治理、污染环境、危害工人健康,对含泥含水矿石,流程难以畅通。而自磨/半自磨工艺,流程短,生产环节少,没有粉尘,环境友好,节省投资和钢球消耗。自磨即大块矿石在磨机内代替钢球研磨矿石,而半自磨即在自磨机中添加少量钢球来研磨矿石,简化了碎磨工艺。西方在七十年代已用在铁矿石和铜矿石的处理中。

 

自磨/半自磨流程的提出

 

邵全渝于1976年在德兴铜矿Φ2.4×0.9m自磨机上进行了一段全自磨流程的半工业性试验, 1980年初完成了对德兴铜矿两矿区两种矿石类型及混合矿石的自磨/半自磨流程的试验,提交了冶金系统第一份系统完整的自磨/半自磨流程的半工业试验报告,1982年获原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路“ABC”自磨工艺流程

 

在德兴铜矿一选厂改扩建中,根据试验数据采用了开路“ABC”自磨工艺流程(即开路自磨+球磨+破碎),选用了当时国内首次生产的Φ7.5×2.5m自磨机和Φ3.6×6.0m球磨机,完成了扩建设计。使一个系统国产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从2000t/d提高到5000t/d。与常规碎磨工艺流程相比,投资节省了28%,铜的回收率提高了1.5-2%。该项设计于1986年获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部级)。

 

半自磨+球磨工艺流程

 

武山铜矿原矿含泥含水,常规碎磨工艺流程因堵塞难以畅通,被迫加洗矿作业,流程复杂,生产环境恶劣,在改扩建中,邵全渝根据其矿石在Φ2.4×0.9m自磨机上初步试验数据,提出半自磨+球磨的工艺流程,立即得到矿方支持。选矿厂建成后,很快达到并超出了设计的产量。这对长江中下游矿山的碎磨处理取得突破。随后在城门山铜硫矿、铜陵东瓜山铜矿、新桥硫铁矿及几个小型金矿均采用了半自磨+球磨工艺流程。贵溪冶炼厂的炉渣处理,从日本引进的是常规碎磨流程,且要三段磨矿,流程冗长。由于炉渣中常混入冰铜块,圆锥破碎机常发生断轴,影响生产,检修强度大。在扩建工程中,邵全渝提出了半自磨+球磨工艺流程,炉渣粒度一次磨到85%—325目进行浮选。大大简化了整个工艺流程。投产后,产量和选矿指标都超过了设计要求。该工艺已成为瑞林公司的技术特长,已陆续在山东、云南、福建、白银、金川等铜冶炼炉渣处理中得到应用。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矿山的建设,常邀其作为专家组长或顾问,协助业主确定半自磨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在全国性选矿会议和技术交流会上介绍自磨/半自磨工艺,对自磨/半自磨工艺的应用和推广以及磨矿设备的大型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选铜工艺流程上的突破

突破性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同步提高

德兴铜矿一选厂长期是在一段磨矿(细度60%-200目)下进行铜的浮选。铜精矿品位14%左右,回收率不超过85%。在改扩建工程中,邵全渝根据国外斑岩铜矿的工艺流程,设计了一段粗磨(60%-200目)产出低品位粗精矿进一步细磨(85%-325目)精选的选铜工艺流程。投产后,精矿品位达到24%,回收率近87%。打破了流行于选矿界的提高精矿品位会使回收率下降的传统理念。这一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选厂的先进指标。

 

混合处理方案的发展

武山铜矿有含铜矽卡岩和含铜黄铁矿两类矿石,研究部门是按两种不同类型矿石分别完成流程试验。若按此设计,就必须是分采、分运、分别处理,会给矿山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邵全渝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认为两类矿石的铜矿物都是黄铜矿,选铜药剂应该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调整剂,流程结构上没有大的区别,可以将两类矿石混合处理,并提出了混合处理的试验要求。结果表明,混合处理的选矿指标与两类矿石分别处理的选矿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是一致的。按此进行的设计,矿山生产就简单了,选厂自投产以来,生产指标一直平稳。

 

城门山铜硫矿有矽卡岩、斑岩和含铜黄铁矿三类矿石,且从上而下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和原生矿,三类矿石犬牙交错,多年的选矿试验均未见成效,严重制约了城门山铜矿的开发。邵全渝分析研究了历年所做的数份试验报告,提出了以混合矿为主干的各类矿石大混合处理的流程方案,进行了小型和扩大连选试验(半工业性质),获得了很好的选矿指标,达到国外铜选厂的先进水平,为城门山铜矿的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成果,于1993年获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淡泊名利、关怀年青人的成长

 

邵全渝是一位真诚等人,从不计较名利的实干家,胸怀坦荡,宽容谦逊。他总能与同行和相关专业的同事合作共事,以求事业成功。在德兴铜矿一选厂Φ3.6×6.0m球磨机吐矿,影响生产,他设计了一个自返装置,交由选厂年青的机械工程师实施。成功后,该同志得到矿方的技术革新奖励,他同样高兴,并鼓励其推广到二选厂。九十年代中期,组织上拟安排他当室主任,他为今后的发展,推荐年轻同志,并表示在工作上会支持和帮助他。上述两位同志,经多年努力先后晋升为副矿长和副院长了。

 

邵全渝热情关怀年轻人的培养和成长,他不但培养了一名本专业的硕士,还大胆地启用年轻人担任专业负责人和总设计师 。在担任主任工程师期问,经常编写设计中“多发病和常见病”的事例告诫年轻的设计人员。在任顾问时,编写了“专业负责人手册”和“工作手册”,不仅汇编了必须知晓的设计规程、规范,还将多年的经验和心得写入。他总是平易近人,平等待人,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深受年轻人的尊敬。

 

主 要 论 著

  

1.邵全渝      德兴铜矿Φ2.4×0.9m自磨机一段流程试验

“矿山机械”1978年(4)
2. 邵全渝     德兴铜矿自磨流程试验

江西省金属学会论文 1981年

3. 邵全渝     自磨技术在有色金属矿的应用

第一届全国碎磨会议论文 1982年

4. 邵全渝     德兴铜矿5000t/d“控、改、革”工程“ABC”开路自磨流程的设计

第二届全国碎磨会议论文 1984年

5. 邵全渝     炼铜炉渣的选矿

“国外金属矿选矿” 1995年(5)

6. 邵全渝     论自磨技术的进展及对策

“国外金属矿选矿” 1999年(8)

7. 邵全渝     我院自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院刊) 2003年(2)

8. 邵全渝     半自磨功指数及应用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4年(9)

9. 邵全渝     自磨/半自磨技术的进展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7年(10)

10.邵全渝     自磨/半自磨技术发展的历程和体会

第九届中国选矿大会 2009年

 

采编/赵群帮

推荐阅读

【矿冶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矢志报国,向科技要效益

【矿冶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馨:九十余载德智双馨

【矿冶人物】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难熔所所长范景莲教授: 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抗烧蚀的材料

【矿冶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 “水”和“膜”连接起的人生